国内统一刊号:CN62-0020 镍都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三矿区36行生产系统换装“新智能”

本报讯 (通讯员孟广峰)日前,三矿区36行井下至地表设备装、运、卸远程操控自动化系统成功投运。集控室显示屏上,智控系统所建立的机器人、矿车、道岔、翻笼等设备的数字模型动态变化,实时显示当前状态及位置,既能让操作人员及时掌握设备状态,又实现了系统远程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操作。

在36行生产现场,电机车司机坐在计算机前,目视屏幕、轻控手柄,不远处的无人驾驶智能运矿机器人平稳启动,开启了一天的标准作业。36行措施井承担着年产38万吨矿石的提升任务,是三矿区F_17以西矿石提运和井下进风的“咽喉要道”。长期以来,井下矿石由人工推至罐笼,提运到地表后经人工阻停,再由机械翻笼翻至矿石堆场后将空车推出,不仅需要放矿人员、翻矿人员与电机车司机紧密配合,还要随时观察现场车辆、轨道、绞车运转情况,劳动强度大、操作繁琐。

三矿区结合生产实际,秉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理念,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瞄准有轨运输无人驾驶控制系统集中开展技术攻关。三矿区联合长沙矿山研究院,经过7个月的现场数据采集、工业场地改造、控制系统研发,相继攻克了影响运矿机器人实时定位、信息实时传输、控制实时响应、道岔自动控制的技术难题,使电机车移动过程可实现无缝漫游切换,各类视频监控数据与机车驾驶指令高实时性、高可靠性传输,切换延时小于50毫秒,为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三矿区采矿六工区主任、党支部书记曹斌说:“让设备开口说话,让机器自主运行,让职工安全工作,让企业高效发展,既是36行无人驾驶智能运矿机器人项目立项时的初衷,也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实现的目标。相比传统有人驾驶,项目投运后每班次减少作业司机2名,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极大地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生产效率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规避了传统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点,彻底消除物体打击、触电、车辆伤害等安全隐患,现场设备本质化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矿区将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结合矿山少人化、无人化作业发展,认真贯彻“五化”建设要求,把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作为首要目标,借助5G+技术全面应用的“东风”,不断完善和推广覆盖有轨运输无人驾驶控制系统,对采掘、运输、提升、充填系统开展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持续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建成智慧管理、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智慧矿山。

--> 2023-11-24 2 2 镍都报 content_9046.html 1 三矿区36行生产系统换装“新智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