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20 镍都报社出版






         下一篇

“科技兴企”时期(上)

(1978 — 1989)

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公司制改革的二十余年间,金川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阔步走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的道路。“三年三大步”目标胜利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丰硕成果;采矿和镍冶炼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面对国企转型期种种危机和困难,金川不断探索和推进内部改革,提前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于艰难中续写了镍都腾飞的辉煌。

1978年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金川有5项科技成果获奖,并被列为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

1978年8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第一次视察金川。1978年8月至1986年9月,方毅同志9年间8次亲临金川,亲自组织全国50多个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专家、学者持续抓金川科技联合攻关,才实现了金川发展的突破,同时为金川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扫码观看视频,了解方毅与金川

1979年

1979年2月,甘肃省委决定,撤销金川公司“革委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经理分工负责制。

1980年

1980年5月,国家有关部门因资金紧张等原因不再收购金川电镍。在国内其他方面镍销路尚未打开的情况下,金川面临限产甚至停产的窘境。面对挑战,金川开始注重市场调节,制定以销定产的经营方针,积极组织销售力量,奋力开拓国内市场,及时扭转了镍滞销的局面。

1981年

1981年9月,1号电解镍获甘肃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2年

1982年金川明确制定了“三年三大步,提前十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即1983年产镍10000吨、1984年产镍15000吨、1985年产镍20000吨。

1983年

1983年12月,电解镍产量突破1万吨。

1984年

1984年镍产量达到1.5万吨。

1985年

1985年10月,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第八次科技攻关会议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将金川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命名为“金川经验”并作出在全国有色系统推广学习的决定。

1985年12月,一期扩建主流程工程全部建成投产,提前二十天完成产镍2万吨,胜利实现“三年三大步”的奋斗目标。

1986年

1986年10月9日,经有色总公司批准,金川二期工程动工,总投资为23.38亿元。

1986年,在第四次党代会上,金川把建厂以来形成的精神文化归纳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锐意改革、团结进取”的“金川精神”。

1987年

1987年9月21日,国家经委授予金川1987年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称号。

1989年

1989年8月28日,经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同意、国务院批准,“金川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公司经理王德雍作为有突出贡献的21位专家之一,受到了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接见。

1989年12月29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向金川颁发科技进步特等奖。

--> 2023-11-24 (1978 — 1989) 2 2 镍都报 content_9013.html 1 “科技兴企”时期(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