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20 镍都报社出版






        

闪光的模范班组 永远的精神财富

——记闻名全国的金川公司露天矿07号车组

□ 马虎中

编者按:在金川集团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07号”车组便是金川众多优秀集体之一,他们的先进事迹闻名全国。为弘扬金川精神,展示金川人的奋斗风采,本报特刊发作者厂庆期间撰写的纪念文章,共同回顾“07号”车组令人难忘的故事。

在金川集团60多年的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存在20年、从事运输矿石工作的班组,虽然员工很少,但这个班组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们的先进事迹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赞扬。

这个班组1980年被冶金工业部授予“红旗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获得甘肃省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模范集体荣誉称号,3次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兰州公司“模范班组”荣誉称号;获得金川公司“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标兵”“开发矿业的运输尖兵”“红旗班组”“模范班组”等荣誉称号。

这个闪光的模范班组就是露天矿汽车一队07号车组。

平凡的岗位 辉煌的业绩

露天矿07号车组成立于1971年10月份,共有4名组员,他们以大庆工人为榜样,驾驶国产大型矿用汽车,争时间、抢速度,大干快上,“开发矿业”,年年月月超额完成单机运输任务。

1978年9月8日的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露天矿07号车组材料简介介绍:“自1971年10月成立以来,共完成运输矿岩任务170多万吨,坚持‘四勤’‘三检’制度,保证了车辆维修保养质量,使车辆完好率达到98%、出勤率91%;油料消耗平均每年比国家计划下降26%(全车组共四人)。”

在1979年8月向甘肃省报送的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登记表中写道:“他们为开发矿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连续8年持续高产,到7月底用7年半的时间完成了15年的工作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也都达到同类型车的最好水平。7年半共节约柴油11600多公斤,价值:48300元,安全行驶32万多公里,节约大修费达28万多元。”

金川公司露天矿从1965年开始露天开采,经过20多年的开采,因西部采场闭坑、露天转井下工程开工,加之山体大面积滑坡,给车辆及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等因素的影响,1990年7月露天矿闭坑。露天矿汽车队的20多名司机被分配到石英石、砂石车间或其他单位。

1990年7月23日早上排班,队长郑重宣布,接上级通知,今天上午抢运出坑内砂石,露天矿闭坑。尽管知道早就有这一天,但大家还是感到太突然了。11点左右,当07号车组的最后一任司机李润生驾驶满载砂石的07号车从老坑上来时,发现山顶上砂石记录房周围站满了3个车队的队友们,大家没有了往日的嬉笑打闹,只是静静地俯视着工作了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老坑,心里充满了无尽的留恋,许多员工的泪水夺眶而出。

紧握方向盘 拉出万吨矿

07号车组驾驶的国产32吨大型矿用汽车,是上海工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行设计制造的,它为我国填补了大吨位矿用汽车的空白,所以工人们亲切地称它是“争气车”。

1971年10月21日,露天矿广大职工喜气洋洋、兴高采烈,迎接“争气车”的到来。上午10点,金川公司党委和矿党委领导主持了隆重的授车仪式,当07号车组的职工接过开发矿业的国产汽车,把车开上采场时,全矿职工无不为他们欢欣鼓舞。

07号车组的职工经常想,要大打矿山翻身仗,没有一股子大干的劲头是不行的。他们表示,一定要学习铁人精神,出大力、流大汗,大打矿山翻身仗,提出了“为了社会主义,就得有志气,能扛九十九,必争一百一”的行动口号。

1973年5月初,他们的车进行二级保养。为了争得时间,使车辆早出厂,车组4名组员不分白天黑夜和修理工一道修车。

在更换前桥总成时,修理工忙不过来,他们就主动承担。这种车的前桥总成有两吨重,要把这两吨重的东西换下来,得有吊车配合。可是不巧,矿里的吊车吊装别的备件去了。怎么办?等车来再干吗?他们没有等,大家出谋献策,用千斤顶把车顶起来,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把前桥总成的部件一个一个地拆下来,拔销子没有拨销拉力器,他们就用18磅的大锤打,连续干了5个小时才把销子打出来,就这样他们用两天时间换上了前桥。

07号车组的职工深知,镍是国家急需的战略物资,作为一个矿山工人,就要急国家之所急,能多拉一吨矿石,就给国家减少一分负担,所以大家都表示,要争时间,抢速度,多拉矿。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每年都给自己制定奋斗目标。每年国家对单机都有具体要求,而汽车队每个月又有略高于国家要求的月计划。

1972年,队里要求他们每月拉运矿岩500车,他们自己定了700车,到年底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41.5%。

1973年,队里下达了每月600车的任务,他们自己定了800车,结果超额107%完成了年计划,提前5个半月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并出席了冶金工业部在南京召开的“矿山运输工业学大庆经验交流会”。

1974年,队里下达了每月700车的任务,他们立下超千车的雄心壮志,定了1000车。经过大干,超额118%完成了国家计划,又提前6个月零18天完成了年计划。

就这样,07号车组年年跑在时间的前头,夺取了生产主动权。

争时间抢速度 奋战矿山多拉矿

在07号车组争时间、抢速度的战斗中,有个口号叫“再拉一车”。每天快到下班的时候,剩下七八分钟,其他车组的职工都陆续去吃饭了,他们就挤出一车。上大夜班,他们带上些馒头,饿了就啃几口,不下车吃饭,这样也可以多拉一车。

他们在驾驶室里挂着一个水壶,这是用来装开水的。虽然单位为司机准备了开水,可他们想,要是下去喝一次水,就得停10多分钟,喝两次水就少拉一趟矿石。所以他们每天背一壶水,这样一年就能多拉1000车,夺回了因喝水而浪费的时间。

07号车组的职工还特别注意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他们的驾驶室里有一个装回收旧零件的小铁桶,平时把用得着的零件集中起来,用时就不作难,他们称它是节约桶,队里的职工称它是“当班的材料库”。

在使用油料方面,大家也注意一点一滴节约,发现车辆哪个地方漏油,就及时修理,做到点滴不漏。加油时,油箱满后皮管里还剩一部分,如果随便把加油管往地下一扔,就有不少油淌在地上,所以他们都事先注意,不等油箱装满,就先把加油阀门关上,待剩下的油全部流进油箱,再取出加油管。总之,在节约方面,想了不少办法,使他们的备件油料消耗都比较低。

抓管理勤保养 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在设备管理方面,07号车组抓了三件事。

第一件,从爱护一个螺丝钉做起,精心保养车辆,定期检修。

有一次,刘登芳上大夜班,在拉了几车矿石后,他利用等待电铲装车的空隙下车检查各部位螺丝松动情况。检查的结果使他大吃一惊,原来,汽车翻斗销子松动,销子跑出了一大半,如果再继续拉运,很可能造成翻斗扭断的事故。刘登芳当即把销子打进去,避免了一次事故。这使大家更加认识到爱护一个螺丝钉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坚持做到勤检查、勤保养。当下大雨或下大雪不能出车的时候,他们就利用这个时间冒着雨雪维修车辆。如果车辆出了故障,他们就一起动手,不管白天黑夜,也不分冬天和夏天,积极抢修。自己不能干的,就协助修理工一起干,也不分哪些活是修理工的,哪些活是司机的。

1972年春的一天,雨雪交加,采场坡陡路滑,不能出车,这天刚好车轮胎坏了。司机长刘佐才和王志贵商量说:“小王,今天如果不把轮胎修好,明天可出不了车啊。下这么大的雨,你看怎么办?”小王说:“这还用说,不修好车咱不下班!”刘佐才高兴地说:“对,咱们想到一块了。越是这样的天气,越要顶得住!”说着他们俩就冒着雨雪干了起来。这时汽车队的领导从采场回来,看到他俩的衣服湿淋淋的,脸上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就关切地说:“刘师傅,你们的月计划已经完成了,等明天天晴后再修吧!”刘佐才擦了擦脸,笑着说:“月计划是完成了,可这大打矿山仗的任务还差得远呢!”就这样,他俩一直干到深夜两点来钟,终于把这直径1.6米的大轮胎修好了。

第二件,掌握行车规律。在刚刚驾驶国产大型矿用汽车的时候,由于没有抓住这种车的特点,爱掉避震器。

一般汽车的车体是驮在钢板上,而这种大型矿用汽车的车体是驮在6个油气悬挂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根据矿石和路面特点,他们摸索到油气悬挂充气和加油的合适比例,并加长了避震器座的螺母。这样车跑起来又稳又舒服,避震器一个月也换不上一次,节省了修车的时间。他们还根据露天矿路面不好、坡度大、路面窄等情况,中速行驶,稳中求快,这样既能减少或避免事故,又能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第三件,本着有利于生产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

07号车组逐步建立健全了政治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考勤制度、安全操作制度、班组经济核算制度和车辆使用保养制度等7项制度。为便于记忆,他们还将有关规章制度归纳为“八字决”,即“四清”“四稳”“四不”“四勤”。“四清”是交接班时间做到政治思想路线清、计划任务清、车辆状况清、作业条件清。“四稳”是要求行车时做到起步稳、拐弯稳、下坡稳、停车稳。“四不”是不开病号车、不开“赌气车”、不开“霸王车”、不开“飞车”。“四勤”是勤检查、勤润滑、勤紧固螺丝、勤清洗滤网。这些制度建立健全后,就狠抓执行。

有一次,司机长刘佐才患感冒连续两天一夜坚持工作,没有休息,接着又上大夜班开车拉矿,由于身体极度疲劳,险些出了重大事故。

事后,刘佐才带头作检查,使大家很受感动。由于在执行规章制度中,他们把自觉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规章制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由于严格抓管理勤维护,07号车组的车始终保持完好状态。按规定这种大型矿用汽车运行4万公里就要进行一次大修,可是07号车组运行了16万多公里,也没有进行一次大修,不仅节约了大中修费用,而且也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互帮互助同进步 你追我赶创成绩

在巨大的成就面前,07号车组没有骄傲,他们把公司党委号召学习07号车组当作是对他们的鞭策和鼓励,虚心向别的车组学习,帮助别的车组前进。

在繁忙的矿山运输线上,经常有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这时他们就主动停车,帮助修车,每当帮兄弟车组处理完故障,他们心里有一种无比的喜悦。

1974年3月,汽车一队几个年轻小伙子在团支部的支持下,组织了14号和54号两个青年突击车组。青年人干劲大、有朝气,敢想敢干。07号车组的职工就和这两个青年突击车组联合起来,组织互助组,受到青年们的欢迎。他们互助互学,就像一个车组一样。

14号车组的车况不好,修了几次,也无多大变化,对此,有的青年产生了灰心情绪。07号车组的刘佐才知道后,主动和14号车组的职工一起学习,鼓励他们迎着困难上,并多次向他们介绍经验,手把手地教他们技术,抽出时间帮助他们修车。

14号车组也迈出了新步伐,工作中敢于吃大苦、流大汗、拼命干,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年计划。

1975年2月,成立了07号运输班,由6台车组成。大家团结战斗,你追我赶,到8月份,提前4个月零13天完成了1975年的生产任务。他们这个运输班占汽车一队动用车辆的1/3,而完成任务却占一队任务的2/3,广大职工称赞他们是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旱涝保收田”。

崇高的荣誉 历史的见证

为了使07号车组的革命精神和先进经验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金川公司于1974年11月8日隆重召开庆功祝捷大会,热烈祝贺露天矿汽车一队07号车组10个月零5天胜利完成了两年的生产任务。

07号车组代表何汉章在祝捷大会上发言,表示要在成绩面前不自满,荣誉面前查不足,继续发扬“能扛九十九,必争一百一”的革命精神,奋发图强战矿山。

会场掌声雷动,“向07号车组学习!”“向07号车组致敬!”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会后举行庆祝游行,以披红戴花的07号车组为首,由14号、28号、57号、30号、61号、70号车组及宣传车等组成的车队和腰鼓队参加了游行。

当游行队伍走过每个单位时,受到广大职工、师生、家属的热烈欢迎。此时此刻,公司一片欢腾,从领导到群众,从大人到孩子,无不为07号车组取得的优异成绩而感动。大家纷纷表示,要以07号车组为榜样,埋头苦干,创造优异成绩。

这次庆功大会,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学习07号车组的热潮,同时也更加激励了07号车组的职工。

07号车组创造的辉煌业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一份份文件、一张张奖状、一面面锦旗、一只只奖杯是最好的见证。

07号车组的全体职工以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的革命精神,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厂为家、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先进集体。

这面奋发图强、团结协作的旗帜将永远飘扬在金川集团广大职工的心中,值得一代代金川人学习、传承,发扬光大!

--> 2025-03-21 □ 马虎中 ——记闻名全国的金川公司露天矿07号车组 2 2 镍都报 content_10733.html 1 闪光的模范班组 永远的精神财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