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20 镍都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消逝的村庄

□ 田治江

水是万物之源,足见水对万物的重要性。对一个村子来说,水更是灵魂,一个常年缺水的村子,不仅仅是干旱的,更是缺乏生机的。宁洼村,就是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

宁洼村是一个山区的小村,坐落在半山腰,再加上又是极干旱的黄土山区,缺水已不是一天两天,可能早已缺了好几代人。

缺水对一个村子来说不是好事。可是村子的人要生存,就得想办法解决缺水的问题。在宁洼村,解决的办法有三个。一是打井。可是我记事起,没有打成功一眼井,因而这一办法行不通。二是找泉水。宁洼村村子不大,但却面对着七沟八岔,找泉水就必须在沟底,离河水或者离地下水位比较近的地方。也许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宁洼村的泉水到也有几眼,只是大都离人住的地方比较远,挑一担水得花两个多小时,更重要的是如果天气干旱,水位下降,泉水自然也就时有时无,无法保证任何时候都有水。三是打水窖。打水窖对每一户人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先要选好址,因为水窖已经打好,如果选址不妥,就无法收集到雨水。水窖的选址也很有讲究,大都选在打麦场附近,或者选在居住的院子下面,一旦下起雨来,由于自然落差,就能迅速地把收集到雨水流淌到窖里。

打水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在选好的地址上,向下开挖一个上小下大如葫芦形的容器,这个大小可根据收集雨水的多少来确定,有的可装十几方水,有的可装二十多方水。挖好了水窖的桶子,然后就要收集糊窖的胶泥。胶泥其实是一种红色的粘土,粘性比较大,这种胶泥用来糊窖,一方面具有防水的功能,可以使水窖不渗漏。同时,也具有除臭的功能,用红胶泥糊窖贮存的水无论贮存多长时间都不会变质发臭。

水窖大都打在自家居住地附近,但红胶泥大都在沟底里才有。当一户人家打好了水窖的桶子后,要做的一件重要事就从深沟里担红胶泥,由于红胶泥比重比较大,挑一担非常吃力,大都是家里的男劳力,每天坚持挑几担,天长日久,才能积攒下足够糊水窖的胶泥,当然这个过程得好几个月的努力才完成。

当胶泥积攒得差不多了,就要把沟里的水挑上来备用,因为干这件活没有水是不行的。等这些活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就动员全村的人手,一起展开糊窖的工作。这项工作大都是全村一齐上手,才能帮助一户人家完成。村子里无论谁家糊水窖,大家都会一起帮忙。先把胶泥和水合起来,然后需要强壮的男劳力脱了鞋袜,用脚去踩,也有用木棍捶的,直到把胶泥或踩或捶得软硬合适,大家才分工动手。有人负责把胶泥拍成棒状的,有人负责拍成片状的,最后由下到窖里的人,把棒状的先钉进提前挖好的一排一排的孔里,最后用拍成片状的薄片一片接一片的连接起来,再用木槌敲打,使其紧密地连成一片。就这样先从窖底开始,然后慢慢地到窖口结束。好像给窖铺了一层防水层一样,等干了之后,就可以收集雨水。后来,人们为了省事,也有用水泥代替胶泥的,但水泥做成的水窖尽管能防渗水,却无法做到除臭。

有些人家为了确保一年的用水量,会打两口水窖,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往往是有实力的体现。水窖打好之后,如果遇到天下大雨,就能收集到雨水,这些雨水收集到水窖之后,经过十天半个月的沉淀和发酵,水就会慢慢地变清,就可以用来直接饮用了。

对宁洼村的人来说,一年之中,有绝大部分的时间,吃的都是窖水,做饭用的是窖水,牲口喝的同样是窖水。尽管窖水没有泉水那么好喝,但有水总比没有水要强得多。

也有一些人家,窖水专门是用来洗衣洗碗、饮牲口的,人吃的是从沟里挑上来的泉水。这样的人家很少,因为常年到沟里挑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宁洼村,只要你注意总会发现,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会有一口或几口水窖,这也是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更是村子的灵魂。

现在的宁洼村,泉水不知道还有没有,我有好多年都不去沟里挑水了,根本就不了解村子里的泉水。但水窖却越来越少,因为大部分人搬走了,水窖就这样荒废,慢慢地就变成一个再也不用存水的干水窖。后来也就塌的塌,毁的毁,几乎没有几个能用。我们家先后打过两口水窖,第一口早就塌得不成样子,甚至外人根本就看不出来曾经是一口水窖。而另一口也因为好多年不存水,也不知道成了个什么样子。

如今的宁洼村,只有很少的几户人家,村子里的水也就越来越少。村子越来越没有灵气,变得寂静了,沉默了。直到某一天,我一个人走在村子里,突然发现没有一口水窖时,我才明白村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因为村子没有水,也没有多少人了。

--> 2023-11-24 □ 田治江 2 2 镍都报 content_9020.html 1 消逝的村庄 /enpproperty-->